福田寺[江蘇省南通福田寺]

福田寺[江蘇省南通福田寺]

南通福田寺建於宋朝中葉,初名碧霞元君祠,興盛於明清。明隆慶三年,通州知府為校正通州南高北低的風水,將處於城北的福田寺修繕一新,並在寺後築土堆山,名為鍾秀山。進士顧養謙、陳堯、袁隨分別為寺立碑著記。清末狀元張謇捐資在鍾秀山建碧霞元君閣,並親撰寺名“福田寺”。昔時,福田寺大殿巍峨,毗盧佛高踞蓮台,成為通州九大寺之一,與城南狼山廣教寺遙相呼應,共護崇川福地。 歷史滄桑時光更替,原福田寺在原址消失殆盡。改革開放以來,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,2001年港閘區政府順應民意,決定在佛緣深厚的陳橋復建福田寺。

基本信息

福田寺根據自身特點逐步將寺院打造成園林式寺院。因地制宜的建成了山門天王殿、圓通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樓、玉佛殿、毗盧閣、鐘鼓樓、尊勝石經幢、見山樓、菩提書院、增福樓、印月山房、放生池、東西廂房等建築。並興建禪堂與齋堂,進一步完善寺院功能,為廣大信眾提供接受佛陀教育的規範場所。並於2015年被評為“江蘇省五星級宗教場所”。

寺院踐行人間佛教,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及文化事業。成立了南通市福田寺慈善基金功德會,積極開展扶貧濟困、捐資助學助殘、救助大病兒童、看望孤寡老人、資助少數民族學生等活動回報社會。中國第一個鄉鎮硬筆書法家協會、省市詩詞協會也在此掛牌。寺院的圖書閱覽室為廣大信眾翻閱經藏,學習佛法提供了便利條件。福田寺的文化氛圍不但吸引了眾多知識化、年輕化的信眾走進寺院參學佛法,也吸引了眾多文化藝術家走進寺院交流切磋,讓寺院成為佛教的傳播視窗,又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平台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